腔阔盘吸虫

Eurytrema coelomaticum   Giard et BilletLooss
   

  507  浏览



形态描述

成虫形态(图112) 钝短椭圆形,后端中央有一尾突,有时前后两端均稍尖削;体边缘常有皱褶,体表光滑。体长4.78—8.05毫米,体宽2.73—4.76毫米;体长宽比例是1.5--2:1。 口腹吸盘不很发达,口吸盘在次顶端,0.53—0.84×0.42--0.80毫米;腹吸盘位于体长前端38—49%处,0.58--0.78×0.53-0.76毫米;口腹吸盘大小相近,它们直径比例是0.8--1.1:1。咽0.19--0.27×0.15-0.28毫米,紧接在口吸盘后方;食道长0.11--0.23毫米;肠管盲端达到体后端1/4—1/6水平。睾丸圆形或边缘不整齐有缺刻,大0.34—0.55×0.36—0.63毫米、0.37—0.53×0.34-0.63毫米,位置在腹吸盘后半部的两侧。阴茎囊0.69—1.1×0.19—0.38毫米,位于腹吸盘前方,其底部达到或不达到腹吸盘前缘,有时会下降到腹吸盘上半部背侧。生殖孔开口在肠分叉之后。卵巢椭圆形,少数分三瓣;位于睾丸后方在体中横线附近,大0.16—0.29×0.18—0.30毫米。具受精囊(0.17—0.51×0.21--0.57毫米)和劳氏管。卵黄腺丛粒细小,呈树枝状成簇地排列,长0.72—1.58毫米,前端开始于卵巢或睾丸后方的水平。子宫圈几乎充满二肠管之间所有空隙,靠近腹吸盘和阴 茎囊附近的子宫圈因虫卵成熟而呈深褐色。虫卵大0.034—0.047×0.026—0.034毫米。生活史(图113、114) 本种吸虫生活史按唐伸璋、唐崇惕(1975.77)所观察同样经过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囊蚴及童虫、成虫各阶段,它在蜗牛体内发育情况与胰阔盘吸虫相似。但亦有其特点,如:2/3部份表面按有二列纤毛板,前列短于后列。
囊泡,内含许多颗粒。在神经团后方及两个排泄囊泡之间有胚细胞三、四个。毛蚴体前方细胞分列在体两侧,接于向后弯曲的排泄管。在体后半部中有二个圆形或椭圆形的排泄毛蚴:大32×28微米,前端锥刺长约等于体长的1/4,位于神经团的前方。

生物学

终末宿主:黄牛Bos taurus,山羊Capra hicus骆驼Comelus bactrianus。
寄生部位 胰脏、胰管。
第一中间宿主: 同型阔纹蜗牛Bradybaena similaris,中华蜗牛Cathdica ravida siebol一dtiana,(二中华灰蜗牛Fraticicola,ravida sieboldtiana)。
第二中间宿主:红脊草螽Conocephalus maculatus。
母胞蚴及子胞蚴: 在温暖的气温中,5天的母胞蚴椭圆形长27—36微米,体内含有数个胚细胞及二个排泄囊泡;一个月的母胞蚴直径长0.17—0.18毫米,里面充满着许多胚细胞,它们附着在胞壁及各隔室的隔膜上。三个月的母胞蚴已经是多瓣的囊体,内含有百余个各期子胞蚴,子胞蚴大0.119—0.424×0.063—0.238毫米。 5—6个月的成熟子胞蚴离开其原来母体的位置向蜗牛头部气室移行,经呼吸孔排出到外界。遇到空气后的成熟子胞蚴,内膜壁包裹着尾蚴弯折在靠近身体前端的中段,使这段成球形或椭圆形膨大,它的前后端的外膜壁均收缩成条状。最成熟的子胞蚴大小为69—7.9×0.7—1.0毫米。在比较低的气温中虫体在蜗牛体中发育迟缓,尤其在寒冷冬天,发育完全停滞,要到翌年4—5 月份再继续发育。因此在夏末秋初受感染的蜗牛,要经一年左右才有成熟子胞蚴排出。尾蚴:一条成熟子胞蚴中含有尾蚴一百多个。尾蚴具锥刺短尾型,体部0.23—0.37×0.11--0.14毫米,尾球0.027—0.033×0.034—0.042毫米;体部前后端有小刺多排,尾球后缘有硬毛十数条。体部中的形态结构和胰阔盘吸虫的相似, 但口吸盘直径0.049—0.055毫米、腹吸盘直径0.05—0.06毫米,两者大小相近及排泄囊壁细胞稍短小一些与胰阔盘吸虫不同。
囊蚴:成熟子胞蚴在外界适当环境中1--1.5天内被红脊草螽吞食,胞蚴膜壁在螽斯胃中被消化, 吞食后1.5小时就已有尾蚴脱去尾球钻过胃壁到螽斯的血腔中形成披有薄膜的早期囊蚴。 早期囊蚴有的呈尾蚴体部状,有的因虫体弯折或缩短使囊蚴呈小冬瓜状,大0.186—0.204×0.111--0.126毫米。在26—32℃气温中,囊蚴逐渐长大、体内各器官逐渐发育、囊壁逐渐增厚,经过20—25天囊蚴成熟,成熟囊蚴大0.327—0.399×0.254--0.310毫米,囊壁厚17—23微米,深咖啡色。
后蚴:成熟囊蚴遇到酸溶液或胃蛋白酶物质,囊壁呈乳胶状膨胀,其中后蚴不能脱囊并很快死亡。成熟囊蚴包含在草螽体内被牛羊等终末宿主吞食,由于草螽身体的包裹使虫体不直接接触宿主的胃液,当草螽被消化完时虫体亦已达到近十二指肠位置。囊蚴在十二指肠中遇到胰消化酶物质,囊内后蚴对此非常敏感,立即从穿刺腺管中分泌出腺体物质,此颗粒物质能将囊壁溶解一孔道,后蚴立即从此孔道穿钻破囊而出。这一破囊活动在数秒钟至1—2分钟之内完成。后蚴随着胰液的吸引而进入胰管中。
后蚴体大0.996—1.145×0.301--0.390毫米,体表有许多横纹;口吸盘上有规则排列的乳头状突起。口吸盘0.106—0.127×0.115—0.127毫米,腹吸盘0.165—0.178×0.153—0.170毫米,咽0.034--0.042×0.030—0.038毫米,食道长0.181--0.191毫米。肠管盲端达到体后部。焰细胞公式2[(2+2+2)+(2+2+2)]=24。
童虫和成虫:含有成熟囊蚴的红脊草螽被牛、羊吞食,后蚴进入胰管中发育3—3.5个月经童虫达性成熟,从牛羊粪便中即可查到虫卵。一只山羊羔吃了七只天然感染的红脊草螽,4个月后从它胰脏中检获二千余条腔阔盘吸虫。
防治 同胰阔盘吸虫。

经济意义

流行学及危害情况 腔阔盘吸虫在福建等南方各省份的耕牛和乳牛中普遍流行。以福建为例,在全省无论沿海丘陵地带或内地山区,乳牛和耕牛均有本种阔盘吸虫的感染。在福州郊区一些乳牛场中的感染率达66.7—70.9%,闽南一带农村中的耕牛感染率32—56%,闽北山区浦城县农村耕牛感染率达45.4—69.9%。 在腔阔盘吸虫病流行的乳牛场畜舍及运动场附近,不同季节传播媒介(蜗牛和红脊草螽)携带病原的程度有所不同。如在夏、秋二季中中华蜗牛感染率有7.4%,同型阔纹蜗牛的感染率5.07—6.58%,在阳性蜗牛中含具有感染力的成熟子胞蚴的百分比为26.83 %—58.14%;此季节中红脊草螽的感染率达6.67—6.59%。在冬春两季中同型阔纹蜗牛感染率为4.3%与1.8%;但阳性蜗牛在冬季时其体内成熟子胞蚴因气候寒冷而萎缩,尾蚴无感染力,春季的阳性蜗牛中的子胞蚴部尚未成熟。在冬、春两季中红脊草螽不仅数量很少或没有,而且感染率也低,冬季是1.4%、春季是零。由此数字说明在南方的牛羊感染本吸虫病的主要季节是在夏秋两季,尤以秋季为甚。
本种吸虫寄生在牛羊的胰管中刺激管壁细胞大量增生及受破坏,引起胰管壁肥厚管腔缩小甚至闭塞,发生慢性增生性炎症及渐进性坏死。有的部位结缔组织增厚,显现胰脏萎缩或腺实质的坏死,导致胰脏硬化,间有脂肪状软化。受寄生的动物由于胰液分泌机能及糖份代谢机能受损害,而有下痢、粪便带粘液、恶性营养不良、贫血、全身消瘦无力、水肿不能劳动。严重时牲畜因胰腺炎发作疼痛而在地上打滚死亡;有的患畜因身体瘦弱、在寒冬缺乏饲料等不良条件下容易发生大批死亡。